摘要:尽管已经在福安村工作将近两年,惠敏仍然会不时回想起当初的选择。2020年11月,昆明古村六坊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下称“古村六坊公司”)面向全社会招聘“乡村CEO”。尽管并不清楚这份工作具体要做什么,但考虑到这是官方发布的招聘信息,同时工作地点...
尽管已经在福安村工作将近两年,惠敏仍然会不时回想起当初的选择。
2020年11月,昆明古村六坊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下称“古村六坊公司”)面向全社会招聘“乡村CEO”。尽管并不清楚这份工作具体要做什么,但考虑到这是官方发布的招聘信息,同时工作地点离家也非常近,“骑电动车大概10分钟就到了”,惠敏果断投了简历。
其实,古村六坊公司与惠敏算是“双向奔赴”。福安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晋城街道,古村六坊公司是由福安村委会全资控股的村集体企业,负责运营村集体资产。作为一家彼时刚成立4个月的新公司,正是招兵买马之际。而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在昆明求学的惠敏也正面临“毕业焦虑”。
2019年8月,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全力支持下,昆明市政府启动“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建设,旨在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发育传统村落新业态,将城市动能与村庄潜力相结合,推动村集体和村民充分参与并受益的城乡融合发展。这项乡村振兴试验在全国属于首创,福安村就是当地政府专门确定的六个实验村之一。
之所以确定福安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除了交通便利、干部村民积极性高以外,尤为重要的是村内保留有集中连片的古建筑,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历史文化资源,却未能得到有效开发的村庄不在少数,福安村是其中典型代表。于是,我们团队以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通过盘活村庄闲置资产,培育新业态,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新增收益留村益民,形成了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的‘福安模式’。” 李小云说。
福安村转型的“八大机制”
漫步在福安村,经过翻修的古宅,古朴典雅;爬藤月季、百叶蔷薇等鲜花绿植,点缀着村庄街巷;石磨、水缸、“东方红”拖拉机等老物件,让人顿生乡愁。如今整洁古朴的福安村,不仅是村民的生活场所,也吸引来大量游客。
“这三年,群众生活变化很大。”福安村党总支书记倪忠福称,土路变为青石板路,村庄面貌更有古民居的味道,闲置的古宅资源已经盘活,村子的产业结构发生较大调整,村集体经济更是增加了造血功能。
转折始于2019年。这一年10月,李小云团队在考察调研时发现,村内既保存有22座滇中“一颗印”结构的古宅,以及古井、古牌坊、古巷、古寺、古树“六古”元素,又有得到较好传承的花灯歌舞、抬山神、刺绣、舞龙、剪纸等民间风俗。此外,福安村早在2013年就已被官方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正式挂牌“中国传统村落”。
一边是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资源,一边是城市对乡村旅游、民宿、游学等需求日益旺盛,供需在福安村得到恰到好处的结合。李小云称,城镇化进程发展到现在阶段,乡村开始呈现相对稀缺性,而且乡村振兴无法单靠农村本身。昆明市启动的创新实验,就是为了在实验村探索发育新业态,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将城市动能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
从福安村来看,打造新的经济空间,对探索“滇池沿岸绿色发展”具有示范意义。晋宁区委副书记李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村内原先发展蔬菜和花卉大棚种植产业,引滇池水作为灌溉用水。十八大以来,昆明市大力保护治理滇池,村内传统粗放的产业发展模式面临转型升级。然而,高标准水肥一体化大棚在短期内还无法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面临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安村谋求转型发展的积极性很高。让福安村重焕生机的是由官方启动的创新实验。其中,既是实验内容、也是探索目标的“八大机制”就是针对当前农业农村问题的集中回应,也是基层对乡村振兴的系统探索。具体来说:一是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处置盘活,二是产业增值收益留村补农,三是到村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四是乡村特色文化传承保护,五是发挥农民主体组织动员,六是新农人新乡贤新村民培育,七是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八是村政服务体系和乡村善治。
“八大机制”是实验创新的集中体现。目前取得的成效,可追溯至打造核心示范区。
打造核心区,是出于集中资源进行实验的考虑,也是为了验证机制创新。李小云认为,这是为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当看到核心区有明显成效后,村民会主动参与,以点带面,从而最终实现全面振兴。
“福安六坊”是福安村的地标,其所在区域就是福安村创新实验的核心示范区。晋宁区通过挖掘文化资源,将“福”作为文化标签,选取村中有代表性的6座闲置古宅进行保护性修复,形成“福安六坊”核心景区。然后,围绕核心示范区,提升整治村内道路,为核心区民居外立面“穿衣戴帽”,统一房屋外观风格;栽种鲜花绿植,打造福安花巷景观,以及摆放老物件,打造微景观。此外,加大环境整治,比如开展公厕户厕改造与建设、完成生活污水排放管网改造、拆除违法临时建筑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不能让“地主”变“雇农”
2020年11月,两位年轻的“乡村CEO”——惠敏和孙章航,正式受聘于福安村,由古村六坊公司为他们提供高于本区域平均工资水平的薪资。一年后,村内又开办了“归庐小院”休闲吧,制作和售卖咖啡、茶饮、小吃,同时代销本土特产。
年轻人、咖啡,让村里有了生机、时尚。李小云认为,工业化、城镇化吸引年轻人向城市集中,这个历史潮流无法阻挡,但可以通过在村庄发展多元产业等方式,吸引部分年轻人回流,助力乡村振兴。乡村需要各种人才,其中经营乡村的人才最为缺乏。福安村以“乡村CEO”为核心内容的新型乡村经营管理人才培育机制,正好与该村正在发育的文旅结合新业态相辅相成。
除了人居环境的改变,这座古村落焕发的新颜,更体现在新业态的发育。根据实验规划,改造后的古宅将被打造成集“餐饮住宿、博物馆、文化展示、文旅商业”功能为一体的载体,再将其与“六古”元素融合,形成“福安古村”品牌系列产品。
处置、盘活闲置资产是创新实验的重要抓手。以“福安六坊”为例,既体现了“以修代租、修旧如旧”的处置机制,又体现了“以点带面、盘活资源”的盘活机制。在处置方面,古村六坊公司代表村集体,与村民签订免费使用15年的出租协议,公司秉持“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修复改造;在盘活方面,核心区的古宅通过翻修,既保留古色古香,还能产生经济价值。村民会在示范作用下配合统一房屋外观风格,并自发装修古宅,从事相关经济活动,从而盘活闲置资源。
李小云称,“村民利益的最大保障”是创新实验的基本要求,绝对不能出现由于外来资本介入让“地主”变“雇农”的现象。
15年免费出租协议的确立,具体来说:一是古宅升值,晋宁区政府投资60万~70万元对闲置古宅进行改造,使其得以升值;二是户主享有自主权,待15年租期结束后,由户主决定是由村集体公司续租,抑或自主经营;三是兼顾现行法律,法律规定宅基地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15年是多方利益博弈后的均衡结果。
更为重要的是,“核心示范区”的成功运营,起到了良好带动作用。目前,村庄内已开办多家农家乐,初步形成差异化经营态势,具有小规模集群效应,每家营收达每年10万元以上。
在整个资产盘活过程中,一方面,政府前期投资获得回报。古宅改造后,市场最初能接受的租金是6万元/年,目前已经成功出租4座。第一期租期为6年,后续租金将根据市场情况上浮。这意味着,4座古宅仅出租收益这一项目前就已实现144万元。单看1座古宅,即便以最低租金计算,15年租期也可累计收益90万元,超过改造成本20多万元。
另一方面,作为古宅户主,农民根本利益没有受损,反倒是劣质资产脱胎换骨,一下子升值成为优质资产。伴随乡村实验的推进,古宅的市场价值也跟着水涨船高,目前估值就达到300万元/座。
“福安村盘活闲置古宅的创新实验,为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以宅基地改革、‘一户一宅’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块地’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李小云表示。
社会资本看到了乡村投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核心区的示范带动,还离不开村民与村庄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比如,创新实验通过对乡村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调动了村民的经济、文化、社会主体性,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较好的人的主体性基础。
在经济主体性上,核心区的打造为村里引来客流,一些村民在“自修、自建、自营、自享”原则下,通过投资农家乐、民宿等方式返乡创业,从中分享乡村振兴红利。在文化主体性上,积极发掘历史文化底蕴,组织老人编纂村志、村史,打造村史博物馆等;制定《福安村老物件捐赠管理办法》,征集文字和实物等资料,举行老物件捐赠仪式,向捐赠村民颁发捐赠证书。在社会主体性上,通过举行协商议事会议,让群众当主角、干部当配角,为村民发挥主体作用构建平台。
“在乡村振兴中,如不能调动农民主体性,那么任何对农村发展所设计的理想目标都不能实现。”李小云称。
创新实验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倪忠福称,之前村集体经济靠机动田承包,每年约有120万元收入。如今,加上新业态带来的营收,增长至每年200万元。
尤为关键的是,村民投资餐饮、民宿等新业态,走上了自主创业道路,村集体也有资金引入高标准大棚,逐步转型高收益农产品。未来五年,预计这些新产业能为村集体带来收益1330万元。同时,还带动60余位村民就业,为其增加收入1080万元。
作为村集体企业,古村六坊公司的经营收益要最大程度地“留村哺农”。根据实验的机制设计,该公司收益40%用于村内公益事业,60%纳入村民分红计划。李小云表示,福安村通过保护开发古宅及“六古”特色资源,吸引外来城市资源要素为农村所用,形成发展新动能,并采取公益事业建设、收益分配等方式反哺村民,真正使农户共享发展红利,达到产业增值收益留村。
此外,经过前期基础设施的完善,尤其是古宅的改造,新业态的培育,福安村名声在外,引来客流不断。社会资本也看到了乡村投资价值,有助于形成城乡互动的新发展格局。
成立村投公司也是创新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6月29日,云南省第一个村投公司——昆明市晋宁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晋宁村投”)挂牌成立,这是晋宁区国有资本全资控股的二级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同时,成立乡镇(街道)级村投公司、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最终形成“区、街道、村”三级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平台。
晋宁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母昌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后,我们将着力推动晋宁村投与乡镇(街道)级村投公司合资成立村集体资产运营公司。其中,前者持股51%、后者持股49%。“通过国有经济和村集体经济的有机结合,由国有经济帮助村集体经济解决其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所存在的资本运作、经营管理、人才不足等短板问题。”他说。
对于这三年的创新实验,李小云总结称,围绕“如何将都市动能引入乡村,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这一机制性问题,福安村等6个村庄进行了全方位探索。目前来看,实验成效显著,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利益得到了最大保障,初步构建了创新产业形态,营造了日常休闲与旅游景观为一体的宜居环境,激发了文化古村落的生机,形成了“三治”(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有效治理模式,促成了村庄“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类似区域,展示了一条“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