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网时刻记者 胡峥 岳阳报道年关将近,岳阳年味渐浓。对联、中国结、大红灯笼等“中国年”元素点缀着红丸青墙的老建筑,络绎不绝的市民让老街巷的“人间烟火气”更加浓郁。这里是岳阳市岳阳楼区上观音阁,一个有着50余年历史的街巷。时光随风而逝,上观音...
红网时刻记者 胡峥 岳阳报道
年关将近,岳阳年味渐浓。对联、中国结、大红灯笼等“中国年”元素点缀着红丸青墙的老建筑,络绎不绝的市民让老街巷的“人间烟火气”更加浓郁。
这里是岳阳市岳阳楼区上观音阁,一个有着50余年历史的街巷。
时光随风而逝,上观音阁——这个在城市化进程中曾经被遗忘的角落,如今迎来了老旧小区改造这个破茧重生的机会。告别曾经逼仄的小路,市民悠游其中,慢慢挑选着茶叶、干货等商品。翻新后的旧建筑,红瓦青墙古朴而充满质感,历史和现代于这里汇聚,赋予巷落崭新的城市肌理,注入旺盛的商业活力。
蓬勃的新巷落,正是在过去的遗存中生长出来,丰富着“人民城市”的内涵与意义。而更多的改变正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悄然发生。
上观音阁迎来了老旧小区改造这个破茧重生的机会,告别了曾经逼仄的小路,市民悠游其中,慢慢挑选着茶叶、干货等商品。(戚壮波 摄)
幸福来敲门“忧”居变“优”居
改变,从细微处开始。
从得胜路下车,沿着金龙巷向里走去,双向双车道的柏油马路平整且整洁。区别于坑洼的石子路,背街小巷的柏油路建设是城市化的显著特征,更是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这里以前是进不了消防车的,现在消防通道打通了,更有安全感了。”谢喜根在螺丝港小区居住了30余年,对周遭的变化了如指掌。
老街小巷里双向双车道的柏油马路平整且整洁。(戚壮波 摄)
螺丝港小区始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是岳阳楼区最早的一批商品房,受限于时代,原有的社区功能和基础建设已经无法承载如今居民的生活需求。
老旧小区改造从“看得见”的地方开始。宽阔的休闲广场和绿树成荫的公园构成了小区的“双中心”,重新翻修的道路则畅通了小区的“毛细血管”,路口处增设的监控探头,成为了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天眼”。着眼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展开的改造,印象中老旧小区里纵横交错的电线、网线早已不见,没有随处丢弃的垃圾污秽,杂草重生的荒地和私搭乱建的菜园子被重新规划成为了百余个停车位,划分出一片片井然有序的功能区域。
岳阳市岳阳楼区新建社会经营性停车场6个,新增停车位近6000个。(戚壮波 摄)
“看不见”的改造是治愈“城市病”,切实提高居民人居环境水平的重要抓手。面对老旧小区里的渍水现象,岳阳楼区将相关改造计划纳入市三峡水环境综合治理年度计划,最大限度解决积水渍水问题。如今,下水不畅、雨污分流等改造工程赶在夏天雨季来临前已经完成。
螺丝港小区的旧改仅仅是岳阳楼区旧改的一个缩影。2021年,岳阳楼区科学编制《岳阳楼区老旧小区改造规划(2021-2025)》,一共改造老旧小区204个,住房2534栋、居民2.63万户、建筑面积288.79万平方米,约占全市年度改造计划任务的37.5%、全省任务的5%;“十四五”时期,岳阳楼区计划总投资51.4亿元,改造老旧小区758个,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82.97平方公里,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推窗见绿开门有园 社区改造有“烟火气”
推窗见绿,开门有园。这是蜗居在东井岭社区的居民们十数年的梦想。
东井岭社区旁便是岳阳最繁华的商贸中心。多年的开发扩建,区域内的公共资源、土地资源已是极度稀缺,狭窄的道路早已无法通车,杂乱无序的商铺还侵占着本就不多的公共空间。这是在岳阳楼区很多老小区都能碰见的情况。
“这种类型的小区就像旧病缠身的病人,需要通过‘手术刀’的方式来进行精密的改造。”岳阳楼区旧改办相关负责人曾凡楚告诉观潮君,这种类型的老小区问题都是纠缠在一起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拆了违法建设,新建公厕、停车场等就能提高生活水平的。
让生活充满温情,这是岳阳楼区给出的答案。
在对整个东井岭社区居民机构、房屋肌理,特别是空间特征以及人际交往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详细解读后,岳阳楼区选择的改造切入点是从公共生活着手,营造更多集体性、共享性的生活空间。
以往,老小区里的街坊邻居有很多生活都是交融在一起的,这也让社区保持着新鲜、活力以及人情味。曾凡楚说,“因为失去了社区交际空间,近年来这种状况逐渐消失了。”在改造中,工作人员发现,社区楼栋前有块空地,不大的公共空间成了社区居民喜欢停留的地。于是,这块空地便留了下来,仅添置了数张桌椅,栽种了数棵树木,便形成了温馨的空间。
注重共享性的空间改造,东井岭社区保留了生活空坪,成了居民闲暇时的休闲场地。(戚壮波 摄)
旧改伊始,岳阳楼区提出“将岳阳楼区建设成有温度、热度、活跃度、舒适度的城市”,精心编制《岳阳楼区城市更新规划》,将老旧小区改造细分为“旧小区改造”“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旧工业区改造”“存量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以及“旧商业区改造”等类型,以集中连片整治为途径,采取“邻里单元”改造+独立小区改造形式,一个小区一个设计,同步建设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形成了老旧小区改造的“楼区模式”,旧改在这里演绎出更多的可能。
旧改升级版 让老房子承载新使命
从岳阳楼出发,沿着洞庭湖畔走过洞庭南路,市场、港口、企业、庙宇等一应俱全,这里便是岳阳这座城市的发展史,沿街每座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老建筑是承载着特定历史记忆的重要空间载体,岳阳楼区的执政者深知,除了居民生活是否宜居外,文化的交融和交互也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因素,决不能一刀切,要以“综合整治、功能改善、历史文化保护和全面改造”的模式来推动。既遵循城市更新的客观规律,也要尊重历史和文化。
鱼巷子文化街区,各色产业应运而生。(戚壮波 摄)
南岳坡、南正街、鱼巷子,是老岳阳人心中的“岳阳记忆”。以鱼市得名的鱼巷子一带,房屋老旧破败,卫生环境较差,年代久远,巷子狭窄。与现代城市文明不相贴合的老旧鱼巷子如今被拆除改建了。从汴河街往南,矗立着一排排明清风格的阁楼,青瓦白墙,飞檐雕梁,错落有致,酒吧、特色餐饮、民宿等产业应运而生。这便是新鱼巷子,一个以鱼为主题的历史文化街区。
陶庐闲自爱,颜巷陋谁知?初雪过后,从鱼巷子往里走,略显寒冷湿润的风微醺而来,随意找个巷落驻足,青砖、绿植铺砖的巷道映入眼帘,美得不可方物。告别了“晴天起土、雨天泥泞”的土路,行走在街区中,宋代、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建筑中,既有砖石结构楼、阁式宝塔,也有传统木构民居,洋风建筑,这里便是岳阳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建筑风格的“活”博物馆,一草一木间,藏不住岁月底蕴。
再往里走,便是唐代古塔慈氏塔,于2018年底完成整修的慈氏塔,保留有唐代砖石实心塔的所有风格。围绕慈氏塔,错落的房屋旁几位老人在攀谈,“现在的改造,我们这边的老房子很多都保存下来了,政府也对路边几个民国建的房子做了保护。”藤椅随意一放,老人们坐在门前谈天说地,便淡了生活、慢了时光。
再往下行,华菱港口经过改造,如今华丽转身成了主题公园,成为了居民的聚集地,游客的打卡点。这样将历史文化与老旧小区改造结合的尝试,正推动着老旧小区改造的楼区探索再进一步。
群策群力 旧改下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拆迁是老旧小区实施改造的基础性工作。
“拆违政策刚下来的时候,执行是相当困难的。”在望城岭社区,86岁的社区志愿李铸斌回忆,当时违章建筑拆除统一是“零补偿”,社区里面有许多违章建筑都成为了店面,是居民重要的经济来源,许多人听到是“零补偿”时都是不愿意配合。
为了打开工作局面,社区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采用“集中教育、逐个约谈、党员示范”的方式发动党员干部自拆。李铸斌作为党员,自发拆除了自家房前屋后共60余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在引领示范下,12户居民也自发拆除了自家违章建筑。
此类情况,在此次许多拆违工作中发生着。站前路街道经编厂小区第一轮拆违行动中63%的违建户同意助拆,边自拆边做其他居民工作;奇家岭街道创新“群英断是非”,开展了“违建拆不拆,乱象怎么治、小区怎么改”大讨论活动,415名党员群众自拆助拆3.9万平方米存量违建,恒康花园小区组建“邻里+居民智囊团”,拆除存量违建91处4500平方米……不断解锁的基层治理创新模式,在拆违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和谐拆违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形成干群齐心协力攻坚的生动局面。
恒康小区内,旧改之后新修建的院落里,居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戚壮波 摄)
2021年,岳阳楼区一共拆除老旧小区存量违法建设2890处、20.75万平方米,高水平社会治理行动直抵民心,做到拆除一片、清理一片、美化一片,发展一片,实现了涉改老旧小区违建整治“零容忍、零存量、零补偿、零上访”的“四零”效果,有效破解城市管理“第一难”。